“扭轉高端齒輪傳動裝置及其零部件依靠進口的場合排場,這是我國齒輪行業‘十二五’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
說這話時,齒輪專業協會秘書長李盛其態度果斷。
“必須要解決行業的共性問題并攻克關鍵難題。”
在日前的齒輪專業年會上,他詳細向中國工業報記者闡述了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期間。
要培育行業的可持續創新能力,提升行業國際競爭綜合實力,為我們躋身世界齒輪強國奠定基礎。”
行業形勢不容樂觀
“到2016年底,即‘十一五’末我國齒輪市場總需求將超過1400億元。
整體式液壓鋼絲繩切斷機比2016年的683億元增添一倍多,可謂名副其實的世界齒輪制造大國。”李盛其告訴記者說。近幾年。
在汽車、風電、高鐵和基礎設施等快速發展的拉動下,齒輪行業呈快速發展之勢,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具有了全新產品開辟能力。但不容回避的是。
目前我國齒輪行業的產品質量、產品設計、工藝開辟、制造裝備和檢測試驗等綜合技術水平僅相當于發達國家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水平。一方面。
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同質化惡性競爭;另一方面,高端產品能力不足,汽車、工程機械、高鐵、煤機和大型農機等的高端齒輪傳動裝置大量依靠進口,且進出口逆差逐年加大。
“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我們的研發周期是國外同類產品的2~3倍,但使用壽命卻只是國外同類產品的30%~50%,形勢相當嚴重。
”李盛其表示。“下一個五年,制約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身分將增添。”他分析說。受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人民幣升值壓力及出口匯率風險加大、發達國家消費水平下降和“再工業化”方針和周邊發展中國家制造業競爭力增強等身分的影響,出口競爭將加重。
“行業在保持部分成本優勢的同時,必須靠技術前進、質量提升和產品性價比等新的優勢擴大出口。”
“十二五”期間我國齒輪行業面臨調整振興、由大變強的汗青發展機遇,國內外市場競爭加重。
國內深層次矛盾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行業前前進伐。“但推動行業技術前進創新發展的基本氣力不可逆轉,全行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以年均10%左右的增速實現穩定發展。”李盛其告訴記者。
是以,行業確立了“進修中追趕,創新中超越”的發展戰略。“要開放進修,整合全球資源,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合作共贏,靠自主創新超越。
掌握產業核心技術,向產業價值鏈高端轉移。”
鎖定五大發展目標
“其一,要突破和掌握可持續發展范疇的核心技術,提升前端研發能力和高端制造能力。
”對于行業的五個發展目標,李盛其為記者逐一做了詳解。這其中包括自主品牌汽車自動變速器實現產業化,時速200公里動車與5兆瓦風電齒輪傳動裝置實現自主化;重大裝備零部件自主化率達到85%、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率達到70%;行業平均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2%,新產品產值在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5%。
其二,要優化產業布局,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實力。培育3~5個內資主導、國際化程度較高、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世界知名品牌;構建5個年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齒輪制造基地;打造2個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的產業集群;形成20個參與國際分工的“專、精、特”專業化零部件制造企業;在此基礎上使產業集中度提高10%。其三。
轉變增添方式,提升產品質量,向產業價值鏈的高端轉移。“‘十二五’期間原材料的操縱率將提高5%~10%,單位增添值的能耗下降15%。
同時,重大裝備的齒輪傳動裝置的質量水平滿足主機的要求,行業骨干企業的質量水平要達到同類產品的國際先進水平。此外。
現代服務業的銷售額占比提高15%。”李盛其介紹說。其四,產業規模、市場份額穩定增添。“十二五”期間年均增添率要達到10%左右;國內市場的占有率提高到85%;2016年全行業國內市場的銷售規模達到2200億元,出口額達到300億元。
其五,構建行業創新體系,打造3支人才隊伍。要成立1家行業技術中心、2家國家工程實驗室、3家工程技術中心、5家產品檢測中心、8家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李盛其說。
同時,要實現骨干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培訓面達到95%以上,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面達到60%以上,工程碩士的培訓面達到10%;“十二五”期間向行業輸送高素質現代職業技術工人500名。重點實施六大工程
“在五大工程的基礎上。
現在又增添了一個質量提升工程。”李盛其對本報記者表示。所謂五大工程,是指“十二五”期間行業要重點實施的產品突破工程、產業布局調整工程、平臺扶植工程、標準化工程和技術改造工程(見本報2016年4月15日刊發《齒輪行業“十二五”將實施五大工程》)。之所以增添該項工程。
李盛其詮釋說,顛末多年的質量教育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最近幾年來行業產品的整體質量水平有所提高,部分企業的部分產品實物質量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總體看。
在產品壽命、穩定性、靠得住性、一致性和總成產品噪聲、密封性、初期故障率和首次平均故障工作時間(里程)等方面,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
形勢不容樂觀。”
“必須要站在時代前進的汗青新高點認識提高產品質量的特殊緊急性和重要性。”他提醒說。進入全球化市場競爭的今天。
質量既是技術管理問題,也是政治經濟問題。“十二五”期間,全面提升行業產品質量,對增強行業與企業國際國內市場競爭能力、擴大市場占有率、轉變經濟增添方式和實現產業升級等都具有重要意義。李盛其認為。
再用5~10年的不懈努力,市場占有率高、聲譽好的優良企業中必然能誕生世界知名品牌。為此,全行業應著力在以下幾方面狠下功夫。首先。
繼續深入展開以用戶需求為關注核心的全面、全員、全過程質量管理宣傳和教育培訓,廣泛展開QC小組活動,靠規范員工質量行為、提高員工操作技能和充分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穩定提高產品質量。其次。
圍繞產品質量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改造和人才培養,靠技術前進、技術攻關和全方位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再其次,成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連絡企業實際,大力推廣“卓越績效模式”、“精益生產管理”、“六西格瑪管理”等國際先進管理技術和方法,用現代質量管理思想和工具提高產品質量。此外。
樹立質量制勝理念,樹立全員品牌意識,樹立全球競爭意識,扶植有特色的企業質量文化。“競爭的最高層次便是企業家思想與企業文化的競爭。”李盛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