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測試儀器資訊:按照設計,全國碳市場將構成“1+3+N”的立法系統,即以《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為中心,配套三個管理辦法和一系列的實施細則。對于有關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管理規則的傳聞,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獨家答復21世紀經濟報道稱:“改革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向,相信不至于讓大家惶恐,而是更加方便、利于操作。”
在國務院2016年立法計劃中,《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下稱“《條例》”被列為預備項目。4月15日,在“安迅思中國碳市場分享日”活動上,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下稱“氣候司”國內履約處副處長王庶表示,發改委已草擬完成了配套管理辦法的初稿。
氣候司正處理法制辦轉發的定見,并將開展利益相干方征詢和實地調研,完美相干的配套細則。按照設計,鋼絲繩切斷機全國碳市場將構成“1+3+N”的立法系統,即以《條例》為中心,配套三個管理辦法和一系列的實施細則。三個管理辦法指:《企業碳排放報告管理辦法》,明確企業碳排放核算和報告的責任,規定核算與報告的程序和要求《第三方核查機構管理辦法》,規定核查機構的資質要求、認定程序、核查程序,對核查機構的監督管理等《市場交易管理辦法》,規定參與交易的交易品種、交易方式、風險防控,對交易機構的監督管理等。王庶認為,立法時候還是較長,若何均衡和調和各利益方的定見也是立法難點。
延長瀏覽:
【重磅】明年全國將建成同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聚焦】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倒計時
【專家解讀】全國碳市場建設相干政策
子行業納入或擴圍
1萬家控排企業,這是氣候司此前瞻望的全國碳市場納入企業數量。不過,截至3月底,21個省分和10家央企報送的控排企業名單只有4000家。“我們但愿最后能納入7000家企業。”王庶介紹,有些地方當局提出,要增加全國碳市場覆蓋行業的范圍。根據發改委的設計,全國碳市場初步覆蓋8大行業、18個子行業。此中,品類繁多的化工行業僅納入了乙烯、合成氨、電石、甲醇四類。“有些地方提出。
化工和鋼鐵行業納入的子行業太少。我們也在考慮是不是要增加產品,盡可能包括主要排放源。”王庶說。已納入行業最關心的還是配額分配問題。中央深改辦肯定的2016年重點改革任務中也提到,要制定出臺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方案。全國碳市場已肯定以基準法為主,歷史強度降落法為輔。前者是根據重點排放單位的什物產出量(活動程度、所屬行業排放基準和調整系數來計算重點排放單位配額,后者根據什物產出量、歷史強度值、歷史強度降落率和調整系數四個系數來計算配額。據了解,18個子行業中,熱電聯產、電網、銅冶煉、鋼鐵、紙漿制造、機制紙和紙板、機場7個子行業將采取歷史強度降落法,殘剩11個子行業采取基準法。
氣候司每周都會去全國各地的企業開展實地調研,但愿4月底能完成第一輪調研。今年內將出臺配額分配方案,先在每個納入行業拔取幾家試點企業開展配額試分配,而后完成所有企業的配額分配。對于試點省市,氣候司稱,正考慮試點階段分配的配額換算為全國配額繼續利用,具體的換算方法還需仔細研究。除了七個試點的交易平臺,全國碳市場將另建幾個交易平臺,最終確立10家以內的交易平臺。“確保當局不過多干預市場,采取指導激勵政策提高市場交易活躍度,設計風險防控機制避免交易投機行動,是確立交易平臺的三個難點。”王庶說。另外,王庶表示,除了七個試點市場外。
不會再搞區域性碳市場,而是選擇部分省市和企業作為試點對象,按照重點工作開展試點,為全國碳市場服務。氣候司回應市場傳聞
近期有未經證實的政策變動傳聞稱,全國碳市場的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準入前提可能嚴于試點地區,可能的要求包括:項目開工日期在2015年1月1往后或更晚的CCER項目才可用于履約,一些類型的項目例如工業氣體類將直接被限制。CCER可用于抵消控排企業的碳排放量,傳聞一出,激發業界擔憂。這意味著,大部分已核定公示的CCER項目所產生的減排指標將沒法用于履約,開發商不應再開發初期項目,持有者則需盡快拋出項目。
對此,國家發改委氣候司副司長蔣兆理稱:“改革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向,相信不至于讓大家惶恐,而是更加方便、利于操作。請靜觀結果吧!”
王庶流露:“對于CCER的時候問題,目前還在考慮中,還沒有完全肯定。肯定要有時候節點,具體還在和專家商討中。”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制定之初未考慮到中國復雜的CCER減排量。據統計,目前CCER備案項目已有501個,此中2014年備案87個,2015年備案254個,2016年僅一季度就達到160個。“我個人覺得,備案時候比較早的項目,風險比較大。企業部署時最好要有風險熟諳,采取多元組合措施。
”王庶表示,CCER項目的準入前提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狀態,建議大家做項目開發規劃時盡可能著眼于近期開發的新項目。CCER的管理也將向簡化程序、減少備案事項、縮短備案時候、調控項目數量、加強過后監管方向發展。將來將弱化地方初審環節,強調地方對企業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做判定,解決地方審批延時問題。還有動靜稱,CCER管理權將來會放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計謀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一家直屬于國家發改委的正司級事業單位。對此,該中心計謀規劃部副主任柴麒敏認為可能性很小,該中心在碳交易方面目前只有注冊登記系統、企業直報系統的管理本能機能。延長瀏覽:
【重磅】明年全國將建成同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
【聚焦】全國碳交易市場啟動倒計時
【專家解讀】全國碳市場建設相干政策
原標題:碳交易配套管理辦法草擬完成將調控CCER項目數量。